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冬季来临,才知道谁会耍流氓。
今天我们就表一表,币圈耍流氓的三种招式。
例如CDC出事之前已经有了一些预兆。11月5日,火币官方率先发布公告暂停CDC充值和交易。CDC的事情并非偶然。接下来我们接下来就扒一扒,币圈耍流氓的三种方式:交易平台诈骗、虚假宣传等导致上币即破发、砸盘后跑路。我们提醒广大币圈朋友,务必擦亮双眼,避免被割被骗!
事情是怎么发现的呢?原来,东阳人乔某通过网络渠道,得知有一个比特币交易平台GBL公司,并在该交易平台充值9万元用来买卖比特币。10月26日,乔某发现该网络交易平台的工作人员不在线,一些正常的交易程序也无法进行,乔某因此起疑心,后来调查发现该公司注册地址是假的,9万元被骗。于是报警。
“GBL比特币交易平台”建立于2013年5月27日,服务器位于美国,自称总部在香港,有大财团作为财力支撑。后嫌疑人刘某、金某、黄某先后在贵州、安徽、深圳被专案组民警抓获。原来就是几个二三十岁的小伙子!
今天谈2013年的事情,是不是老调重弹?非也!目前全球数字资产交易所全部加起来已经超过了1万家。长尾末端的小交易所就算没有诈骗动机,其流量和用户活跃量也已经接近“冬眠”状态了。说不定哪天也会想CDC那样,团队都解散了,你还不知道呢!
所以如果你的数字资产在不知名的小杂牌交易所,最好趁早——跑!
2018年1月20日,A项目在澳洲U网上线。当天A项目价格最高为0.73元,最低价格为0.17元,之后价币价围绕0.38元人民币附近上下波动。与私募时价格相比近乎腰斩。于是被投资人联合举报涉嫌诈骗,项目联合创始人蒋杰被投资人扭送至北京金融局信访办公室。
据一名参与A项目私募的投资者称,A项目被爆虚假宣传后,部分投资者确实得知了该消息,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在币圈的人,都会见到这种情况,实际上当时我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打算上线后在上涨后就卖掉。”(韭菜都是这么想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即破发不等于说项目一定欺诈,有时候项目是靠谱的,但行业不好,或者宣传不够,或者缺少大机构支持也会破发。但一些通过虚假宣传、虚设项目、伪造项目支持者、暗箱操作等手段操纵的,由于项目团队心里有鬼,破发速度往往极快。
比如S项目2018年 1月16日登陆交易所交易。发行价大概是2.6元。大概两个月之后,3月12日,S项目折合人民币为0.918元,相当于发行价的35.3%。
再比如说M项目,自称是一个专注于影视领域去中心化区块链的应用,“致力于把电影投资方式变得和募集一样简单、把电影的制作开放给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把电影的发行变得和区块链一样简单。有一天你不用出门就可以一秒变导演、一秒变艺术家,可以投资任意一部心仪的电影”。
就区块链现有技术而言,完全可以实现 M项目所描述的功能。但是2018年1月16日下午3时,M项目在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上线交易。但很快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砸盘情况,价格也从开盘价0.1539USDT暴跌至0.0123USDT,此后价格一直徘徊在0.01USDT上下。
有媒体总结币圈项目方跑路会有四种征兆。总结的十分准确全面,我们抄录如下:
1、团队停止做事。
一个项目即将死亡,最先反映在项目的团队上。如果一个团队停止做事,你就要小心了。具体表现可能如下:公关团队停摆:网上没有新的新闻、软文;负面信息不再澄清洗白;公众号、微博停止更新;技术团队停摆:软件、APP停止更新;宣布被黑客攻击;客服团队停摆:客服联系不上,电话无法接通;市值管理团队停摆:交易量和交易价格一潭死水,毫无波动。运营团队停摆:社群不再有新人进入,已有社群逐渐解散;不再有新的社区活动。
2、大佬开始撇清关系
如果一个项目之前的站台大佬、资本、交易所方开始和该项目撇清关系,说自己和该项目无关,或者不知情、被站台,那你要小心了。很可能是该项目即将跑路,大佬们吃完擦嘴,避免日后引火烧身。还可能表现为,项目主体公司开始变更法人、股权等工商信息。
3、吹嘘新项目新动作
有些项目为了能多收割一些韭菜,会不断吹嘘自己的新项目、新动作,以此转移投资者的注意力。具体可以表现为,宣布新的币种、项目;宣布即将成立自己的交易所;即将进军某国家市场;即将被某机构投资;即将和某大公司展开战略合作等。
4、变更既定制度。
区块链讲共识,稳定的制度是维护共识的重要基石。如果一个项目突然或频繁变更既定制度,同时没有征求社区意见,仅凭一纸公告,那它很可能是在进行最后的挣扎或最后的收割。具体可以表现为,变更锁仓收益机制;突然增加发行量;频繁变动股东分红等。
如果某项目出现了上述的一条预兆,就需要多多留意。如果出现了上述多种预兆,请你一定要做好逃离准备。或者把币提到像火币这样三观还算比较正的交易所,以避免更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