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 Facebook 发布了区块链项目 Libra 的白皮书之后,在金融和科技行业引发广泛关注,成为区块链发展的重大新闻。大量机构和参与者争相发声,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站在了各自立场发表看法。基于目前有限的信息,我们采用发问的方式,整理了自己看待 Libra 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们对这一标志性事件的观察和预测。
关于 Libra 的基本信息目前有较多资料,这里就不赘述。我们希望把自己的思考分享给更广泛的区块链社区,欢迎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一、Libra 自身的目标是什么?
了解 Libra 的目标非常重要,这基本决定了 Libra 未来的走向,但由于目前有限的信息和 Libra 文档中较为模糊的表述,我们有以下推测:
-
以 Libra coin 为基础,Libra 的第一步是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支付手段;
-
以通用支付手段为基础,进一步搭载其他金融应用,成为通用金融基础设施。
-
以描述 Libra 的自身的目标。但考虑到客观条件,我们认为 Libra 未来可以有两个路径:一是如白皮书所述,成为金融基础设施;
-
其次,成为金融基础设施困难较大,可以成为通用性公链,类似目前的公链,但具备更多的用户和场景。
-
第一个路径是理想路径,但需要面对各国监管以及各国金融机构的影响,实现起来需要较多时间。第二个路径是现实路径,比较容易实现,但只是次优选择,也承载不了 Facebook 的野心。
二、Facebook 的目的是什么 ?
-
新主题的带入,转移市场和投资人对用户增速下降、隐私保护问题暴露的聚焦。
-
寄托于另一种用户变现的方式,过往用户广告变现模式比较单一。
-
直接盈利贡献不大,但是全球分布式的方式可以先谋求取得市场份额,然后用中心化的 Calibra 钱包以及后期的金融服务实现货币化。
-
Libra 对于 Facebook 来讲并非直系业务,短期投入大于产出,监管、合作、落地都需要 Facebook 去推动,也有可能是借着讲长期故事的窗口,给核心业务留出时间。所以 Facebook 是否有长期动力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Facebook 长期都有切入支付系统的计划
Libra 并非 Facebook 对于支付系统的第一次尝试,我们简要回顾历史上的两次支付业务:
第一次是在 2009 年推出的 Facebook Credits, 一种积分形式的代币,有以下几个特点:
-
Facebook 要求其上所有的游戏开发人员使用 Credits 进行支付;
-
Credits 支持使用 15 种货币兑换;
-
支持线上线下兑换;
-
Credits 用来支付 Facebook 上的游戏、e-cards、虚拟道具等。
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
-
缺乏激励机制,用户使用 Credits 动力不足;
-
没有明确使用 Credits 的好处是什么,用户也不清楚具体在何种场景下使用,账户体系也比较模糊;
-
Facebook 在业务中的分成过高(30%-70%)。
第二次是在 2015 年在 Facebook Messenger 上推出的一种点对点支付系统,类似于微信支付,特点是:
-
用户可以使用借记卡,且无需每次登记借记卡信息;
-
可以用来在 Facebook 上的商家处购买产品,用户可以使用 messenger 追踪商家信息;
-
朋友之间支付无需费用。
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
-
速度较慢,需要 3 个工作日才能完成支付;
-
同类产品已经做出,Venmo 和 Chase QuickPay 更快捷;
-
国际准转账受限;
-
只支持 Visa 和 Mastercard 借记卡。
前两次的尝试都表明,即便是 Facebook,也未必有十足把握做好支付。从以上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次 Libra 都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如借助区块链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快速支付、跨境支付等。但仍难以回答 Libra 会否成功的问题,只能说 Facebook 这回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框架更大,但也会产生预想不到的状况。
四、监管会成为障碍吗?
美国境内牌照问题不大,跨境或涉及监管真空区
做一个支付用的稳定币,并进行交易,牌照都已经存在:
-
支付有 Fincen 下的 MSB 牌照持有人可以去申请虚拟货币服务业务;
-
纽约州稳定币业务有 limited purpose trust company 牌照;
-
虚拟货币交易有纽约州的 Bitlicense、以及 ATS、Broker-Dealer 的牌照;
-
各州的 Money transmitter 牌照等。
区块链公司如 Coinbase、Circle 都和监管保持密切沟通,如果仅限美国的话 Coinbase 和 Circle 他们的虚拟货币业务范围与 Libra 相比,Libra 没有特别超越监管的部分。
Libra 目前在业务模式上也只是 prototype,我们理解这是为了和监管的沟通留出空间。
美国国会将就 Libra 业务和 Facebook 在 7 月 16 日举办听证会,这应该是 Facebook 应该预见到的过程,相信已经做好准备。所以监管上,尤其是美国国内的牌照层面,客观条件是已经具备的。问题是 Libra 会做成国际支付体系的目标,是至今为止监管也没有涉及到的区域,这大大增加了难度。如果是在别国开展支付业务,需要视乎该国监管环境的强弱,但这无疑会增加监管成本。
五、成为 Libra 成员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没有银行?
-
区块链企业重视和 Facebook 的合作机会,成为成员会有更多额外的增益,头部企业 Coinbase、XAPO、a16Z、USV 的加入,会吸引更多区块链企业。
-
传统企业有拓宽支付渠道的需求,如 ebay、uber、lyft、vodafone, 支付企业 Visa 和 Mastercard 早前就和 Facebook 就支付业务有合作,有增加业务场景的需求。
-
银行重视合规,对类似机会比较谨慎。美国各个银行如 UBS、Citi 在多年前已经开始了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JP Morgan 更是高调宣布了 JPM coin,都会有自己的利益选择,尤其是在金融服务层面,更多是对手方的角色。但是一旦有银行参与(彼时合规大概率已解决),其他银行(如投资银行)跟上速度会很快,采用 fast follower 策略。
六、第一批落地的场景会有哪些?
-
我们估计受限于监管,Libra 的选择只能是先在部分地区先尝试应用。
-
第一批成为 Member 的成员,如 Booking、eBay、Spotify、Uber 提供业务场景。**这些场景都是支付场景,与星巴克支持 Bakkt 合作的比特币支付一样,没有特别的障碍,LedgerX 的实物比特币期货已经被 CFTC 批准。而稳定币支付模式风险更低。
七、不是区块链架构,这影响大吗?
-
市场有观点认为 Libra blockchain 不是一个链式结构,和区块链没有关系;
-
我们认为这取决于用什么角度去看区块链,从链式结构看确实不是区块链。但我们阅读文档发现,Libra 对区块链的看法是,这就是一个「全球状态机」而已。因此从状态机的角度,Libra 是一个状态机,是一个多人参与维护的账本,也有 BFT 类型的共识系统。出块从状态机角度也不过是全局状态的改变;
-
本质上它还是区块链,而不是一般的分布式数据库。型如 DAG 的诸多项目目前也被接受为区块链。
-
所以是不是链式架构问题不大,也具备了节点、共识机制、虚拟机等一般区块链特征,于用户层面而言区块链结构与否就更不是一个首要问题。
八、Reserve 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对货币、外汇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
Reserve 目前表述比较模糊,只说明是「实际资产将是一系列低波动性资产,包括由稳定且信誉良好的中央银行提供的现金和政府货币证券。」
-
于是两个维度出现,分别是「哪个国家的现金和证券」以及「什么样的现金和政府货币证券」。
-
采取一篮子国家货币就非常类似 SDR(特别提款权),但其实 SDR 也只是记账单位,使用时还是会兑换成各国货币,如美元、日元、欧元等。估计 Libra coin 也会采用类似架构,实时计算价格,使用时兑换成当地货币进行支付。如果是一篮子货币,美元的占比会有绝对份额。
-
如果 Libra coin 难以突破合规限制,采用一篮子货币并自由方便的和其他货币交易。从 Libra coin 的设计架构上,可以看到 Libra 是有发行多种 coin 的能力的,可以进行细分,如 Libra usd coin, Libra euro coin,满足不同国家合规,仅限当地居民使用。当然这只是一种设想。
-
对央行发行货币没有影响,本质上不造成基础货币发行量的变化,也不会造成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不涉及基础货币创。但是从市场行为方面会影响资产风险偏好、导致存款的转移等途径,对广义的货币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任何市场行为都会造成广义货币的变化,Libra 上的 reseller 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并无区别。而且广义的货币量已经不是主要国家进行货币调控的主要手段了,他们转向了以价格为主的调控手段。
-
对外汇市场会影响有,但是不大,Libra coin 如果只是兑换单位的话,暂时还达不到主流外汇流动性的程度。
-
采用何种政府货币证券,要保证流动性够好、没有信用风险、带一定的利息。相比于货币种类的选择,政府货币证券可以更加灵活。
九、对现今区块链行业的影响几何?
这个话题市场似乎并不在意,我们提出下列角度仅供参考。
1- 现在公链性能问题不是主要矛盾了,随着几大高性能公链陆续面世,TPS 过千数不是大的问题。
2- 当性能不是问题的时候,市场将开始关注区块链的落地应用,目前而言公链的应用还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除了 Bitcoin 和 Ethereum 的 ICO)。
3- Libra 的公链一旦监管方面不是问题的时候,两大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成员提供应用场景+用户基础。而应用场景几乎是所有公链都缺乏的。
4- 现在可以推断论落地应用(指商业化)速度,公链是比不上 Libra 的,联盟链或许可以。现在的应用都是靠中心化的组织去推动和实现,去中心化的公链只能依靠基金会或开发公司,他们和 Facebook 这样的对手还没办法直接较量。
5-对 layer2 的落地也会有一定影响。通用型的 layer2 只解决性能问题,专用型的 layer2 面向特定应用场景,而速度和应用场景 Libra 都具备。当然场景方面 Libra 也不会全部涉及。
6-Libra 会成为最大的 DeFi。如果 Libra 上的金融应用可以叫 Defi 的话,将是最大的 Defi。目前 Defi 的场景如去中心化交易所、预言机、借贷、稳定币都可以借助 Libra 实现,会和目前的 Defi 造成直接竞争。
7-如果 Libra 可以在第一个路径上成功(金融基础设施)或者只是在第二个路径上成功(通用型公链),也使得未来公链、数字货币需要思考未来的方向:
-
像以太坊一样继续保持开发者社区的优势,直到商业化完成;
-
保持技术优势,继续在共识、安全、速度上提升,为商业场景提供技术平台;
-
和 Libra 进行联合运作,或成为 Libra 的侧链;
-
比特币的价值和 Libra 完全不一样,所以不会受到影响,仍然履行数字黄金的作用。
-
央行数字货币作为法币入口的价值仍然持续,如果 Libra 进展良好,一些央行数字货币 CDBC 项目的进程会加快。
8- 现在就断言 libra 成功与否过早,作为参与者要密切注意 Libra 的发展,一个是它内部的变化,另一个是对外部的影响。这么一个巨大的项目,外部性是非常强的,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Libra 在关键点上非常模糊,留下了很大的回旋空间,成熟形态或许和目前看到的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