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源技术的未来,芯片、区块链皆有可为
文 | 星球君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频生,核心技术成为掣肘,发展和培育民族科技,实现在核心、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显得尤为重要。而民族科技的技术突破口究竟在哪里?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院士到访微众银行,与微众银行 CIO 马智涛就开源技术、区块链技术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交谈,为民族科技的技术突破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参观时,倪光南院士也很认可微众银行自主研发的分布式银行架构与开源态度。他提到,“无论是RISC-V的开源芯片,还是 FISCO BCOS 开源区块链技术平台,虽定位不同,但做的都是开源的事情,都面向中小企业,能大幅降低应用和生态构建的门槛。”
在技术垄断和生态封锁的环境中,开源成为一个可行的方向。倪光南在出席高交会“颠覆性创新技术”论坛时发表了《开源 RISC-V 芯片的发展探讨》主题演讲。
可见,在芯片、区块链等核心前沿领域,可以通过探索和实践开源的方式,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发展瓶颈。开源有望接过民族科技大旗,有机会在芯片、区块链技术上找到突破口。
民族科技的“拐点”已出现,
领跑新一代信息技术板块
前段时间的中兴危机事件再一次将核心技术缺位的危机摆到了桌面上,让任何一个产业都无法漠视,同时也助推了又一波技术创新声音的高涨。
就此,倪光南院士表示,这再次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建构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上的应用安全。
民族科技都正迎来最关键的发展拐点,我国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展现了国际先进的姿态,因此在这些技术领域,中国拥有发展优势和超越机会。倪光南院士也表示,政府和市场要对民族科技有信心、有信念,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抓住发展契机实现民族科技弯道超车。
区块链技术要落实到场景中,
建立自主可控体系
无论是从政策环境、技术发展路径还是市场孵化体系的角度,民族科技都正迎来最关键的发展拐点。其中,从概念诞生、数字代币转向应用实践的区块链技术,被时代推到了技术创新的潮头浪尖,受到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
区块链技术不仅在国内有良好的发展土壤,更以核心技术的角色,走在世界前沿,野蛮生长的背后,也不可避免地出现短期的行业隐忧,但无论如何,落地服务社会才是区块链技术的归宿。
随着加密货币泡沫的破裂,像腾讯、阿里、微众银行等一批企业,开始真正探索和实践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成为浮华落尽后的务实转变之举。
同时,国内也出现了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由深圳市金融科技协会、微众银行等机构和企业共同发起的金链盟开源工作组,协作打造了区块链底层技术开源平台 FISCO BCOS,从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出发,设计自主可控的技术平台,为区块链技术在各个行业场景中的应用提供了支撑。
对此,倪光南院士表示:“通过开源的区块链技术平台,可以逐步把软件、硬件、芯片融合进来,可以融入 RISC-V 方案,把它变成一个区块链专用的芯片,这不仅带来了自主可控的优势,更大大降低了技术应用和实践的门槛。”
发展芯片、区块链等开源技术,
让民族科技情怀落地
民族科技的崛起到了重要转折点,需持续性的投入和更高瞻远瞩的视野。倪光南院士用手机操作系统来举例,为什么市面上只有安卓和苹果 iOS 两个系统?因为难度是在生态系统建设上。
国产技术不管再好,技术指标和性价比再高,刚推出来是难以形成体系和生态覆盖的,结果市场就被垄断了,而后打破这种局面是很难的。
国内区块链技术从开源的底层平台切入,恰恰是希望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适用更多的应用场景,打破技术垄断,让很多开发者、合作方可以基于开源平台和组件,快速完成开发和实践,同时国产化平台相对而言自主可控,准入门槛低,未来的生态建设也会越来越丰富、全面,更有利于我们获得独立自主的发展能力。
据悉,区块链技术已经在机构间对账、供应链金融、司法存证、版权交易、人才招聘等多个场景中落地。
未来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之上的分布式商业是大势所趋,有望进一步建立新型的生产关系,分工协作、生态共建、合作共赢是最大的特征,并撑起越来越大的经济总量。
这就要求区块链技术不能受制于人,只有发展自主可控的技术平台,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科技的弯道超车。
原创文章,转载/内容合作/寻求报道请联系我们;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