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Facebook如约发布了其区块链项目Libra,一家世界级的互联网巨头不仅采纳了区块链技术,而且还发了币,影响不言而喻。
Libra宣称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
国外媒体均在互联网版本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币圈的互联网也给予了关注。国内互联网巨头,针对Facebook发币评价:
如果说虚拟货币有很大的价值,那么腾讯在10年前就推出的QQ币算不算上呢?
图:以购买咖啡为例
咋一看,确实感觉Libra没有什么特别的,但这次是3.0的Q币:
从上表可以看到,主要在发行方、发行模式、价值锚、兑换、清算几个方面存在不同。
Q币时代
就是一种虚拟商品,由腾讯负责提供服务兑换和清算,对此的监管也较为完善:
在十年前,文化部与商务部联合 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通知》( 文市发〔2009〕20号),制订了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监管规则;但在2016年,文化部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文市发〔2016〕32号),首次明确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虚拟道具不能兑换法定货币。
支付宝时代
难度更大了一些,因为事先支付宝的余额数字与人民币的1:1兑换,需接入银行,负责难以实现(只能OTC市场买卖支付宝余额)兑换,但清算权掌握的支付宝公司。但随之有了监管:
2010年,央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2015年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43号)
比特币时代
没有发行方,只是基于区块链的POW协议,而且也不需要用户购买,只需挖矿(解答数学题),具体怎样的呢?
比特币的区块链系统每10分钟,会产生一个新区块(算法的计算难度在不断地被调节,以确保10分钟间隔,现在难度特别大,导致挖一个比特币的成本超过3000美金);每21万个区块,挖矿的奖励减半,初始奖励是50个bitcoin。
照此计算,大约在2137年,比特币区块链产生了6.72百万个区块,奖励已经减少到比特币系统的最小单位,1个satoshi;再往后,产生新区块就没有系统奖励了,也就是说停止产生(增发)新的比特币(这时,每个新区块的奖励就是所有交易的交易费,只有交易量越来越大,交易费就越多)。
经过计算,比特币的区块系统产生的比特币数量大约是2100万枚。针对比特币,央行早在2013年就出台了监管政策,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银发〔2013〕289号,以下简称“《通知》”):
比特币应当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但是,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
Libra时代
有了三个层面的创新:一是发行方不是Facebook;二是可兑换的不是美元,而是一篮子货币;三是兑换方不是银行,也不是Facebook,而是Libra会员单位;四是采用区块链清算。
从用户角度看,无论是Q币,还是支付宝,充值后,其货币都是进入了银行(这就需要腾讯或支付宝和银行有签约,并开立账户);
但Libra用户不仅可以充美元(包括由稳定且信誉良好的中央银行提供的现金和政府证券),充值后的这些资产,成为储备资产,将由分布在全球各地且具有投资级信用评价的托管机构持有。
还有一点,并不需要银行体系的参与。
后美元时代
银行体系的灭霸当属于央行了,先看美元时代是什么样的,最简单的就是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如下图:
上图可以看到,其资产突然变“胖”了,变胖的原因,一方面是买了大量美国国债,另外就是通过QE买了大量的金融“垃圾”。
不信,可以看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主要资产就是长、短期国债、黄金等,如下图:
这里可以看到,过去美元发行是建立国债基础上,美元本质是美国国债挂钩的代券。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私有的美联储,由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这就是“美元”。
截止2018年12月底,人民银行资产总规模为37.25万亿元,其各项资产的额度及其占比见下图:
上图可以看出,其中“债权”的比例,从不到4%暴涨到现在的接近30%的,而外汇储备做锚的部分,则是从83%降到现在的57%。
这些“债权”,主要是央妈通过各种公开市场操作如逆回购、MLF、SLF等,还包括再贷款、再贴现等操作,从商业银行那里得到的各种高等级债券。
不知不觉中,美国、中国的印钞方式都已经沧海桑田。
Libra Coin 的发行,与支付宝不同(支付宝是通过用户“充值”,然后在用户支付宝的账户显示“余额”),其是根据储备——现实世界的有价资产(什么资产有权作为储备,由Libra协会决定),同时,Libra的运行并不需要银行体系,但终究或捕获全球的有价值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