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石油、煤炭等消耗能源的不断减少,“能源革命”在近年来成为热门词汇,新能源领域成为整个能源市场的竞争焦点。作为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对新能源行业的支持力度也在持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促进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快速扩大。
但在2018年,政府出台的“531新政”明确削减了光伏产业补贴,促使产业走向市场化,这对光伏企业的生存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在此市场环境下,新能源资产交易这一细分赛道正在得到更多的关注,新能链便是赛道中的玩家之一。
成立于2018年12月的新能链,是一家专注于新兴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的创新科技公司,其以区块链、智能合约为驱动,希望实现安全高效的多节数据交换与业务协同,将区块链与新能源行业进行结合,构建“绿色资产数字化生态网络”。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18年底,中国光伏的累计装机已经达到1.75亿kW,占全国电力总装机(19亿kW)的9.2%; 发电量1775亿kWh,占全国总发电量(6.99万亿kWh) 的2.5%。对比2000年和2018年的装机来看,全球年新增装机增长396倍,累计装机增长了361倍,中国年新增装机增长了14000多倍,累计装机也增长了近万倍。
而在市场开发方面,国内市场2017年53GW,占全球光伏市场的52%。2018年44.3GW,占全球市场的38.5%,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在刘太金看来,光伏产业的规模在快速发展壮大之后,同时存在着几点问题。首先,由于电站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光伏产业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特别是分布式电站,实际融资渠道单一,成本偏高;其次,光伏⾏业数据信息缺少有效的存证机制,行业的供应链链条中缺少有效的信息管理标准,造成了生产数据、质量数据、运维数据追溯难的问题;另外,监管体制不完善,问题产生后做不到追根溯源,直接影响了光伏资产的流通效率。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刘太金认为新能源数字化是趋势之一,通过新能源资产交易平台,可实现光伏资产的更快流通。“而区块链技术的特性,恰恰能够满足新能源的数字化要求。”
新能链充分发挥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核心节点的优势,通过将资产的基础信息、质量信息、收益信息等数据上链存证,使数据具备司法级效力,实现了电子数据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
“特别是在电站比较集中的地区,集控系统可以全盘把控整个区域电站的运维情况,及时派出人员赶赴现场解决电站问题。”
据刘太金介绍,新能链目前拥有超过1GW光伏电站资产,分布在江苏、山东、河北、浙江等区域。其中,有200MW已陆续对接投资人;山东省潍坊市的6.1MW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则作为首批上链电站资产已完成交易。
在技术实践方面,新能链通过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数字化技术上的研究与应用,已成功申请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个,在申请专利20余项。
此外,新能链在业务层面已经打通了互联网法院、公证处、认证监测、审计、评估等机构,并且联合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共同发起了《新能源资产交易标准》。刘太金表示:“该标准落地后将成为新能源资产交易唯一国家标准规范相关交易行为,从而可以助推光伏资产交易由“非标”进入到“标准化”时代。”
“尽管新能链现在做的都是to B端的业务,但最终是要让C端的用户也可以持有新能源发电资产,让全民都能参与到绿色能源行业的建设中去,为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再建一片‘森林’。”刘太金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