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头条有约】|CBNT内容合伙人徐子雯: 技术和资本谁将主导区块链的

2018-10-31 15:28     专栏
[导读]:【链头条有约】|CBNT内容合伙人徐子雯: 技术和资本谁将主导区块链的未来 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市值暴涨,催生了币圈一夜暴富的传说,资本纷纷入局,企业相继蹭概念,散户争相入场...

  

【链头条有约】|CBNT内容合伙人徐子雯: 技术和资本谁将主导区块链的未来

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市值暴涨,催生了币圈一夜暴富的传说,资本纷纷入局,企业相继蹭概念,散户争相入场,庄家坐等收割......在这浮华的背后不禁让人深思,区块链到底是什么?这一神秘技术背后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东西?为何它能成为成为投资者及其信徒口中颠覆世界的技术?为何能引得企业纷纷“竞折腰”?为何资本还有舆论都在不遗余力地鼓吹它?

CBNT内容合伙人,前Token Club研究院负责人、前币姥爷公众号主笔徐子雯女士认为,虽然币圈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较为浮躁、投机,但这个市场是聪明的,它会发展、会成熟,它会探索出种种适应它自己的模式。本期《链头条有约》,徐子雯女士与大家一起探讨区块链未来的终极走向。以下链头条Linda简称:链头条,CBNT徐子雯简称:徐子雯。


链头条:币圈的浮躁孕育了“一夜暴富”的心理,大家最为关注的是行情走势和投资意见,而另一方面,现在币圈的研究机构好像有很多,出的报告文章也很多。这些报告真的有人看吗?

徐子雯:对,是比较浮躁。一方面,现在市场的参与者,我们说“币民”好了,在一年之内经历或目睹了巨大财富效应,这对币民的心理震撼是很大的。再加上币民们普遍比较年轻,同样是刚毕业的95年的孩子,一个寝室怎么你就赚了上亿财务自由了,我还愁着找工作,这么个情况下,没法不浮躁。

另一方面,实际上,一个金融市场的早期特征之一,就是投资者结构散户比例偏大。我们过去经常说美股比较稳,A股比较投机,其实也是阶段不一样的缘故,美股早期的时候散户比例也是很大的,市场成熟了,机构取代散户,市场就会显得相对比较理性一些。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币圈现在还在非常早期的阶段,浮躁、投机也符合这个阶段的特点。

那么问题就来了,浮躁的市场、浮躁的受众,他们想看的东西是什么?他们最想要的就是“你就告诉我一个币,买了马上能涨”,就行了。也就是行内俗称的“喊单“,经常被人骂,但说到底最想要的还是是这个。那么币圈的研究机构大致分为2种,一种就响应了这种需求,特别是一些发源于自媒体、自带大量“流量”的“研究院”,如果我们先不讨论风险隔离这些,单说需求的话,这种“报告”当然是有人看的,实际上你看个标题也就明白它要喊什么币了。而另一种研究机构呢,则选择深耕行业,做了很多行业的、横向的、深度的分析,虽然也评项目,但是不具有”喊单“作用,这种研究报告往往做起来更费时费力,但看的人的确会比较少一点,毕竟它不直接响应这个市场阶段的需求。

链头条:做研究报告能赚钱么?

徐子雯:现在来看,不赚钱。喊单的研报,喊多了韭菜割得快了,人家也不信你了,目前的市场行情喊也不见得喊得起来,所以这个模式不能持续的。而你不喊单谁又给你付钱呢?不仅不赚钱,而且还经常挨骂。有的时候是圈外人骂,有的时候甚至是项目方骂。

比如。我们以前写过某个市值排名前10左右的币种的研究报告,给的评级还不算低,发出来以后我们分析师小伙伴被那个项目社群说了,说你们凭什么给我们评级。

又比如,我知道一个同行,给一个小币种做了测评,他们其实给很多很多项目做测评,都没收钱,这个小币种评得也不高,结果被一个知名财经媒体发文点名批评,说他们给这项目站台。所以说,测评有风险,不仅不赚钱,还可能挨骂。

链头条:又没什么人看,又不赚钱,还可能挨骂,那么这样缺乏关注,缺乏观众,缺乏盈利模式的“三缺产品”,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徐子雯:坦白说,如果仅仅着眼于当下的话,可能真没有必要。但是做研究不能只着眼于当下,区块链行业也好,币圈市场也好,都处于一个非常非常早期的状态,我们要有一个“布道者“的心态和愿景。

事实上,即使在一个相对成熟一点的市场,研报看的人少、研报不赚钱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不影响投研机构的重要意义,以及它的盈利模式。

一个市场比较成熟的时候,它会有更多方面的机构参与者,有研究机构,而且比较重要,相应的会有它自己的盈利模式出来。比如我们现在很熟悉的券商研究,或者行内称为“卖方研究“。叫做“卖方”是因为它服务的是机构用户,也就是买方,靠买方机构给“派点“来赚钱,而不是卖研报收费。大部分的研报本身也是免费的,那么多券商研报能从头到尾看完的人也很少。

实际上“派点“这个事情也不是一开始有券商研究所就有的,也是好多年慢慢摸索出来这样的模式。除此之外,随着市场的成熟,许多其他机制也会逐渐出现。

比如我们前面说过在币圈有”喊单割韭菜”的评级报告,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可能都会逐步建立起来一套机制来规制这些不当的行为。比如在传统的证券市场,如果涉及对项目评估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一直都有很多强制性的风险隔离的机制,比如要求证券公司的受托投资管理、财务顾问和投资银行等专业人员,离岗后的六个月内都不得向公众开展证券投资咨询等等。我相信随着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包括自治组织的进入,币圈这些也都会有。

我觉得市场是聪明的,它会发展、会成熟,它会探索出种种适应它自己的模式。前提是我们不要太急太功利,现在减量博弈的情况下太功利其实效果也不太好的。你现在就要在正确的道路上,做正确的事情,不能等市场已经完全成熟了再去做。这可能就是“三缺产品“存在的意义吧。

链头条: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时代,再到区块链,读者有什么变化吗?作者呢?创作深度内容是不是更难了?

徐子雯:现在大家时间都更贵了,阅读的时间明显变得更碎片化了,比如坐个地铁、等个人的时候看一看,你可能很难拿出一个整段的时间来做阅读,可能为了发朋友圈才去书店坐一个下午,书只看了2页,照片倒拍了30张。接收的信息也希望更简练,什么事情,三到五个点说完,就过了,大家自己去提炼整理消化的能力变差了

相应的,作者希望自己的内容需要被更多的人看到,信息被更多的人知道。这就造成内容看上去特别特别多,标题党特别多,都想抢读者的眼球和注意力嘛。区块链行业就更明显,媒体特别多,今年3月出来几百家媒体,对读者、对内容、对流量的竞争就会非常激烈。

链头条:这样创作深度内容是不是就更难了?

徐子雯:是更难了。一方面大家没时间去阅读深度内容,你写出来没人看也没用,很挫败的。另一方面,作者的竞争真是特别激烈。一个事儿出来,文章是很多的,内容高度也同质化。本来可能一个很有深度的话题,比如STO,相关的文章和会都特别多,但是很难得有几篇写得特别透彻、或者特别深入浅出,本来的“深度”变成了“炒作”。昨天我看到有个别号召力还不错的作者甚至对SEC的认知停留在“审核”,就写出东西来传播,这都是不对的。

一方面信息拥堵,但另一方面深度内容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加上内容本身没有护城河,你费劲巴拉写了很好的一篇内容出来,转载、分发,流量全是别人的。甚至还有一些作者,复制黏贴别人的文章当作原创来发,连洗稿都不带洗的。我就发现过这样的,一篇以前的文章复制黏贴几个小段,然后再换一篇文章复制黏贴几段,拼成一篇,你发现他文章逻辑很怪读不懂,但是市面上文章太多了可能一般读者不知道他是复制黏贴,还觉得不明觉厉,他还能收稿费。甚至他还自立门户做了3个公众号,都是这样的路数。对这样的作者来讲,可能现在这个互联网乃至区块链的环境下,内容创作是更容易的,但是我自己是不认可这样的作者是“原创作者“的,尽管他能在公众号上打原创。

链头条:很多人说区块链是改变未来的技术,而大多数人对区块链的认知还是从”持币暴富“开始的。技术和金融,谁将主导区块链未来?

徐子雯:我周六在一个线下活动听到一句话:“区块链生而有币“。我觉得对,区块链特别之处就在于它同时具有技术和金融的属性。

比特币和区块链,的确是技术的产物,但它不仅仅是极客界的东西。实际上,如果你认为“区块链改变世界“,那么它就必须要与现实世界相连接。而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相连接的地方,就必须要有妥协,双方都得有,谁强势谁妥协得少一些。

比特币的历史大家都很熟悉,没必要说了,很强势,所以哪怕地球上最精明最现实的华尔街的精英们在几千美元的价格也接受它,尽管那些极低成本挖出币的极客可能看不起华尔街。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妥协。

有一本书名字叫《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但我觉得反过来也成立:金融驱动技术。第一个发明蒸汽机的人不是瓦特,瓦特有金主支持它,并且取得了专利。我们今天提起蒸汽机想到瓦特,背后是有资本在支持和推动的,你可以认为它是个生意。

相信技术的年轻人不要因为看到一轮暴富容易,就看不起资本、看不起金融,远远不是这样的。区块链门槛非常高,技术进展很慢,如果你相信它是未来的话,那么路还很长,技术本身也需要金融支撑的。我不是说技术不重要,正因为技术重要,所以金融重要。

链头条:行情分析应该是你的老本行了,现在大家都在说寒冬,你怎么看?币圈还有希望吗?

徐子雯:有些人会从人类历史、宏观经济、意识形态来给你充值信仰,显得自己格局很大,我今天就想说点小的、实在的话。不和你说什么金融体系什么结构变革,我直接给你一组数:

全球高净值人士财富大约70万亿美元,大概有9%也就是6万亿多美元,配置在另类资产,全球29%的高净值人士对数字资产非常感兴趣,假如只有这些人会投数字资产,而且只把投另类资产的份额中一半投在数字资产中,这个范围很严格了吧,那么光这些高净值人士中会投数字资产的财富就有9500亿多美元,而现在数字资产的总市值只有2000亿美元。你说这里有没有空间?实实在在的数字在这里,比什么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说起要有用多了。

一些圈内朋友到国外访问,反馈回来发现国外的无论受众、还是政策,相比以前都变得更open了一些,包括一些大型机构的布局也没有因为行情低迷而作罢,它们其实不那么着急马上就赚钱,怕赚快钱把格局搞低了。

所以,币圈有没有希望,肯定有,但不能急,急了你就觉得特别冷。

说实话我觉得国内总体是比较冷。国内散户投资者,也包括一些tokenfund纷纷说寒冬,我觉得币圈形形色色的很多”XX资本”都不能称为”机构”,也就是散户罢了,“羊群效应”大家都懂的。

币民们可能还是习惯天天看行情,那么来说说行情吧。最近日更的行情公众号真心不容易,不过,快要变盘了。

本来早该变盘,但迟迟没有选出方向的原因在于,之前的USDT幺蛾子事件,几个小时之内就打到了月线的高点,没什么人赚到钱,但是多空双方之前的对峙格局被破了,重新开始对峙。我前两天和朋友聊天说到,小跌但不会跌破,然后小涨一两周作为11月的开局,但上方均线压制也涨不高,能涨到7000就不错了,现在中短期基本还是维持这样的判断。“吃饭行情“会有,但毕竟也只是个“吃饭行情”罢了,至于明年,至少上半年的价格我还是持比较谨慎的观点的,不太有什么牛市。

链头条:你对CBNT怎么看?

徐子雯:我前面说到过,现在这样的环境下,内容创作更难了,而且内容本身没有护城河,正因为这样,所以“聚合创造价值”。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今日头条”,头条本身并不自己写很多内容,而是让大家都产生内容,然后把它聚合在一起。

我们认为好的内容是有吸引力的,而比单一内容本身更有吸引力的是内容聚合。CBNT也是鼓励内容聚合,鼓励大家都来产生内容,而这里就会产生一个社区的概念。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微信号: cbnt888,点击APP下载,获取下载码,体验挖矿。

我前两天听到一句话,叫“社区是区块链的第一属性。”这句话本身可能有争议,但是我们得承认“社区”和区块链是特别合拍的。而内容和区块链的连接点可能就在“社区”上。读者会有自己的偏好、选择、看法,读者也会成为表达者,而“通证”的存在,也会让优秀的表达者会得到不止于“名声”“口碑”的奖励,这样,用“通证经济”来重构“眼球经济”。

小结:
泥沙俱下,始得真金!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颠覆性的核心技术,在泡沫破灭之后,区块链技术价值才能回归本源,走上正轨!虽然区块链技术还未成熟,还需要继续磨炼,但它的未来是光明的,终有一天,它将会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本次专访,感谢以下媒体支持(排名不分先后):

 

本文地址: http://www.hmblock.com/special/1101.html

黑马财经所刊发文章除注明来源外,均为黑马财经用户投稿,不代表黑马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黑马财经(www.hmblock.com)

打赏

admin

认证作者

『区块链,一切皆有可能』

36560
文章
7263.96万
总浏览量

x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