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币圈,很多人的看法是比特币的价格与成本无关,价格只取决于整个市场的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关系,表面上看,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但真的就是这样的吗?
笔者今天写的这篇文章,一是反驳这个观点,二则是对比PoW和PoS机制在抗跌性方面的优劣。
先给出结论吧:
- 比特币的价格与成本有关,但两者的关系是很难察觉到的;
-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PoW机制比PoS机制更抗跌;
别急着喷饭,先看看笔者给出的论证过程:
在现实的情况下,比特币、以太坊1.0这些PoW区块链的token价格,是由市场的购买需求(包括价值存储需求、投机等需求)以及市场上的出售供给(包括投机出售和矿工抛售等)共同决定的,而成本涉及的对象就是矿工们。
你可能要说了,矿工们每天所产出的比特币或以太坊基本是固定的呀,这个供给和成本有半毛钱关系?
是这样的,在矿工这个世界,我们大致可将他们分为三类人,一类是挖完就卖的追求法币的矿工,第二类则是卖一部分留一部分币的求稳型矿工,最后一类就是打死不卖型的矿工。至于其中的比例各是多少,我们很难去考证。
既然很难考证,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法去证明价格与成本的关系了呢?当然不是。
我们可以引入和PoS的对比。
假设区块链A和区块链B,俩者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例如当前币价、当前币流通量、市场的各种需求、每天的产出量,总量上限等因素),唯一不同之处,就是A采用的PoW机制,而B采用的PoS机制。
A的生产者和B的生产者都是同一批人,而这一批人,又分为了3类人,第1类是打死不卖的,第2类是选择留一部分卖一部分的,第三类则是选择到手后全卖光的,为了简单计算,其中三类人的资源比例各占到1/3 。
而PoW和PoS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就表现在成本上,即前者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而后者消耗的资源可以忽略不计。
在牛市的情况下,两个币种的价格是相同的,但同一个人在区块链A上赚到的钱,会少于在区块链B上赚到的钱,这是因为,俩者抛售的情况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就在于区块链A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
而转入熊市的情况下,情况会变得不一样,在区块链A的挖矿成本等于币价的时候,选择全卖光的这类人会毫不犹豫地停止挖矿,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是无利可图了,没有必要去做无用功。那么区块链A每天所产币的1/3,就平分给了打死不卖的第一类人,以及卖一部分留一部分的第二类人。而区块链B因为是PoS链,成本是可忽略不计的,所以到手就卖的那类人还是会拿到新产生的币。
于是乎,区块链A的市场抛压就小于区块链B了。
如果市场继续走熊,当挖矿成本显然高于币价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情况就变得更奇妙了,显然那些有风险意识的第二类人也会选择关机,因为这个时候越是死扛,亏的就越多,显然这是不合适的。而剩下的“死多”,他们的抵抗力会更强,他们会继续选择挖矿,如果手上有多余的法币,他们甚至可能考虑从市场上收购(因为这个时候的币价已经是低于挖矿成本了)。
而区块链B因为几乎没啥成本,三类人分到的币仍然是相同的。
对比之下,区块链A的抛压会远小于区块链B,从价格上,我们会看到,币A的价格会高于币B。
以上,这就是成本影响价格的地方。当然,这种对比是在理想情况下进行的,实际的情况会复杂地多,例如三类矿工的比例会更复杂,当价格出现反弹时,第二类矿工可能又会加入等。
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成本与价格是有关联的,成本是决定价格的一个因素之一,但它不是主要因素;
2、相同条件下,PoW链比PoS链更抗跌;
那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看看代表PoW币种和代表PoS币种的表现,然后进行一下对比。
根据巴比特app的数据显示:
以上所有的PoW币种,跌幅在67%-85%之间,而所有的PoS及变种PoS币种,跌幅在88%-96.3%之间。
好了,看完以上这些,你可以开始喷了。
至于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笔者其实是在看到ethresear.ch上有以太坊研究者发了个《为PoW辩护》的帖子,他的观点是“PoW存在负反馈机制,因此在熊市下会更稳定,而PoS则没有这种机制”,而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则依然不看好PoW,他认为:
“在市场上升期,矿工们只需要出售其收入的一部分,但在经济低迷时期(熊市),矿工们需要出售掉大部分的挖矿所得,这意味着经济衰退时的抛售压力要大于上涨时期,而这会延长熊市周期。”
虽然V神的这句话很有道理,但笔者也想喷喷PoS,于是就写了这篇文章。